直线电机常用类型有哪些?
按工作原理分类
直流电机、异步电机、同步电机和步进电机等
按结构形式分类
单边扁平型电机、双边扁平型电机、圆盘型电机、圆筒型/管型电机等
平板式直线电机
铁芯安装在钢叠片结构然后再安装到铝背板上,铁叠片结构用在指引磁场和增加推力。磁轨和动子之间产生的吸力和电机产生的推力成正比,叠片结构导致接头力产生。把动子安装到磁轨上时必须小心以免他们之间的吸力造成伤害。
U 型槽式直线电机
有两个介于金属板之间且都对着线圈动子的平行磁轨。动子由导轨系统支撑在两磁轨中间。动子是非钢的,意味着无吸力且在磁轨和推力线圈之间无干扰力产生。非钢线圈装配具有惯量小,允许非常高的加速度。线圈一般是三相的,无刷换相。可以用空气冷却法冷却电机来获得性能的增强。也有采用水冷方式的。这种设计可以较好地减少磁通泄露因为磁体面对面安装在U形导槽里。这种设计也***小化了强大的磁力吸引带来的伤害。
这种设计的磁轨允许组合以增加行程长度,只局限于线缆管理系统可操作的长度,编码器的长度,和机械构造的大而平的结构的能力。
圆柱形动磁体直线电机
动子是圆柱形结构。沿固定着磁场的圆柱体运动。这种电机是***初发现的商业应用但是不能使用于要求节省空间的平板式和U 型槽式直线电机的场合。圆柱形动磁体直线电机的磁路与动磁执行器相似。区别在于线圈可以复制以增加行程。典型的线圈绕组是三相组成的,使用霍尔装置实现无刷换相。推力线圈是圆柱形的,沿磁棒上下运动。这种结构不适合对磁通泄漏敏感的应用。必须小心操作保证手指不卡在磁棒和有吸引力的侧面之间。
管状直线电机设计的一个潜在的问题出现在,当行程增加,由于电机是完全圆柱的而且沿着磁棒上下运动,***的支撑点在两端。保证磁棒的径向偏差不至于导致磁体接触推力线圈的长度总会有限制。
音圈电机
因其结构类似于喇叭的音圈而得名,具有高频响、高精度的特点。此类电机分为圆柱型音圈电机和摆动型音圈电机,也就是所谓的圆柱型直线电机。
直线电机的结构
主要包括定子、动子和直线运动的支撑轮三部分。为了保证在行程范围内定子和动子之间具有良好的电磁场耦合,定子和动子的铁心长度不等,定子可制成短定子和长定子两种形式。由于长定子结构成本高、运行费用高,所以很少采用。直线电动机与旋转磁场一样,定子铁心也是由硅钢片叠成,表面开有齿槽,槽中嵌有三相、两相或单相绕组,单相直线异步电动机可制成罩极式,也可通过电容移相。
直线电机是将传统圆筒型电机的初级展开拉直,变初级的封闭磁场为开放磁场,而旋转电机的定子部分变为直线电机的初级,旋转电机的转子部分变为直线电机的次级。如果初级是固定不动的,次级就能沿着行波磁场运动的方向做直线运动,即可实现高速机床的直线电机直接驱动的进给方式,把直线电机的初级和次级分别直接安装在高速机床的工作台与床身上。由于这种进给传动方式的传动链缩短为0,被称为机床进给系统的“零传动”。
直线电机的工作原理
在直线电机中,相当于旋转电机定子的,叫初级;相当于旋转电机转子的,叫次级。初级中通以交流,次级就在电磁力的作用下沿着初级做直线运动。这时初级要做得很长,延伸到运动所需要达到的位置,而次级则不需要那么长,实际上,直线电机既可以把初级做得很长也可以把次级做得很长,既可以初级固定、次级移动也可以次级固定、初级移动。
直线感应电动机是由旋转电动机演变而来。当一次侧的三相或多相绕组通入对称正弦交流电流时,会产生气隙磁场。当不考虑由于铁芯两端开断而引起的纵向边缘效应时,这个气隙磁场的分布情况与旋转电动机相似,沿着直线方向按正弦规律分布。
直线电机的优点
1、结构简单
直线电机不需要经过中间转换机构而直接产生直线运动,使结构大大简化,运动惯量减少,动态响应性能和定位精度大大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可靠性,节约了成本,使制造和维护更加简便。它的初次级可以直接成为机构的一部分,这种独特的结合使得这种优势进一步体现出来。
2、高加速度
直线电机驱动相比其他丝杠、同步带和齿轮齿条驱动的一个显著优势。
3、适合高速直线运动
因为没有离心力的约束,普通材料亦可以达到较高的速度。如果初、次级间用气垫或磁垫保存间隙,运动时无机械接触,因而运动部分也就无摩擦和噪声。这样,传动零部件没有磨损,可大大减小机械损耗,避免拖缆、钢索、齿轮与皮带轮等所造成的噪声,从而提高整体效率。
4、初级绕组利用率高
管型直线感应电机中,初级绕组是饼式的,没有端部绕组,因而绕组利用率高。
5、无横向边缘效应
横向效应是指由于横向开断造成的边界处磁场的削弱,而圆筒型直线电机横向无开断,所以磁场沿周向均匀分布。
6、易于调节和控制
通过调节电压或频率,或更换次级材料,可以得到不同的速度、电磁推力,适用于低速往复运行场合。
7、适应性强
直线电机的初级铁芯可以用环氧树脂封成整体,具有较好的防腐、防潮性能,便于在潮湿、粉尘和有害气体的环境中使用;而且可以设计成多种结构形式,满足不同情况的需要。
了解更多大族机器人
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